雨燕直播- NBA直播- 足球世界杯 LIVE【重磅来袭】第三届人本智造学术会议主旨报告简介
2025-10-08雨燕直播,NBA直播,世界杯直播,足球直播,台球直播,体育直播,世界杯,欧洲杯,苏超直播,村BA直播,苏超联赛,村超,村超直播人本智造是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智能制造系统的全生命周期过程。随着产业数智化进程的发展,个性化需求驱动下的智能制造正加速向“以人为本”的范式转变,为进一步促进人本智造的创新发展,“第三届人本智造学术会议”拟定于在北京举办,本次会议将通过学术活动和成果展示,交流人本智造领域的最新研究和应用进展。
2025年10月10日前早鸟价(含),教师或企业人员2500元/人,学生1800元/人;2025年10月10日后,教师或企业人员3000元/人,学生2400元/人。会议住宿和交通费自理。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编辑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编辑部、《航空制造技术》编辑部、《工程设计学报》编辑部、《机器人技术与应用》编辑部、《智能制造》编辑部、《工业工程》编辑部、《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编辑部、四川省宽频带电子产品智能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杭州未来智构会展有限公司
摘要:智能制造依赖于从制造车间的机器和流程以及产品生命周期中及时获取、分发和利用信息。有效的信息共享能够提升生产质量、可靠性、资源效率以及报废产品的可回收性。基于数字化和人工智能的智能制造还致力于实现可持续。作为新兴技术,CPS、数字孪生和以人为本的协作装配为实现智能制造的目标提供了新的机遇。在此背景下,本次演讲将从智能制造的背景、最新进展、未来机遇、典型案例等方面展开。尽管先进的人工智能方法在智能制造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但其中存在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仍有待明确,这些内容将在本次报告中予以重点阐述。
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18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首届“科学探索奖”获得者,IET Fellow,国家智能设计与数控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智能科学与技术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大数据与智能系统分会主任委员。长期致力于智能优化与机器学习方法在设计制造中的应用等研究,尤其是智能设计与智能调度的研究上。出版专著或教材18部(其中英文6部),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期刊上共发表SCI论文340余篇,Web of Science被引32000次,H-index 88;Google Scholar引用42000 余次,H-index 105。2020年起连续四年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2020年起连续五年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授权发明专利90项,登记软件著作权28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15年度,排名第2)、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2013年度和2022年度,均排名第1)、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2023年度,排名第1),其它省部级一等奖2项。担任IET Collaborative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和Light: Advanced Manufacturing期刊共同主编、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等期刊副主编等。
摘要: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在航天、航海、电子等离散制造业占比超过50%,其生产效率直接关系到国家竞争力,因此实现离散制造业的高效生产已成为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车间调度理论与方法作为实现高效生产的核心,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报告首先系统回顾了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车间调度领域的主要研究进展,涵盖车间调度问题的基本定义、典型调度类型以及主流调度方法(包括调度规则、数学规划、局部搜索、智能优化算法和强化学习算法等)。进而,重点介绍了研究团队在静态调度、动态调度与主动调度三个方向的研究成果:提出了维数灾难下的静态调度最优化理论,揭示了不可预测异常下的反应调度机制,并首创了基于异常预测与规避的主动调度方法。最后,报告对未来大模型驱动的车间调度方法进行了展望。
1978年生,教授,湖南大学副校长;兼任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科技委学部委员等,担任12个期刊的副主编或编委。国家杰青获得者,国防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聚焦装备可靠性技术,出版专著3部,论文200余篇,SCI他引9000余次;获腾讯“科学探索奖”,中国青年科技奖等。
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吉林省高端数控装备先进制造与智能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数控装备可靠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高精密机床正向设计与智能加工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担任“高端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总体组专家,高端数控机床创新联盟副秘书长等。在高端数控机床设计与制造、可靠性与精度保持性、数字孪生与智能制造等方向主持国家及省部级项目40余项,发表SCI论文17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0余件,主持及参与制定国家标准9项,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奖项10项。
西北工业大学 CAD/CAM 国家专业实验室、信息物理融合交互联合实验室主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网络协同制造和智能工厂”重点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中国自动化学会制造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工业自动化系统与集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59)委员。研究领域覆盖了现代产品设计制造中的虚拟制造、智能制造及工业设计等方面,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智能制造,数字孪生、元宇宙,AR、人机物三元融合的设计制造等。
摘要:首先提出了一套人类进入数智时代人机物三元融合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并用物理世界、数字世界和精神世界对象的表达/转换关系解释了信息物理融合、数字孪生和元宇宙作为当下智能制造重要概念的技术特征和作用,然后通过研究案例介绍了人机物融合在对打破时空限制的、实现虚实融合的、人机共融的设计制造的新方法。最后报告从人类进化角度,指出了当下制造业的发展已经从四肢-工具的增强,发展到了大脑-助手的增强,分析了三种人与AI的发展关系,提出了一种与AI共生的数智时代人类制造的模式。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终身教授,国家特聘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吉林大学教授,吉林省仿生机器人创新中心主任,国际仿生工程学会(ISBE)常务副理事长、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等期刊副主编。长期从事仿生机器人和人体科学研究,主持中英国家级项目 40 余项,发表国际期刊论文320余篇,授权国际、中国发明专利 280 余项,获国家、部省级科技奖6项。
摘要:仿人机器人形体与人类接近,非常适合与人类协同工作,为人类服务,在国防军事、航空航天、抢险救灾、医疗健康等众多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长久以来,仿人机器人主要聚焦关节驱动研究,在运动性能和稳定性方面得到了大幅提升,但仍然普遍存在运动能耗高、手臂操控能力弱,人-机-环境接触安全性差的问题。基于对人体运动功能作用原理的长期深入研究,任雷教授国际首创提出了仿生拉压体机器人理论与技术体系,重现了人体骨骼肌肉系统的机械智能,极大降低了人形机器人的运动能耗,实现了类人的灵巧精细手臂操控,同时还提高了系统柔顺性与人-机-环境接触安全性,为人形机器人提供了全新的仿生解决方案。
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党委书记,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系统工程、体系工程、复杂系统建模与仿真、服务运作管理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现任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复杂系统工程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承担或重点参与科技部973项目、重点研发计划、创新方法专项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担任IEEE TIV(智能车汇编)、数字化转型与社会、亚太运筹学等国际学术期刊副编,自动化学报、指挥与控制学报编委,INCOSE(国际系统工程学会)北京分会主席、中国兵器学会体系工程专委会副主任委员、装备发展部装备现代化治理体系专业组成员等。
诚邀相关厂商参加第三届人本智造学术会议,以人为本、智能赋能、共创未来,赞助事宜请联系黄老师
分论坛报告时间为15-20分钟。请有意参会并作分论坛报告的专家将报告题目、个人简介(限100字)、标准个人证件照(会议手册用)、报告摘要(限200字),发送至对应分论坛联系人邮箱。分论坛报告征集截止至9月30日,由组委会讨论确定报告名单并通知相应报告人(未入选的不再单独通知)。
欢迎向大会提交论文长摘要和海报(模板下载: )。论文长摘要和海报征集截止至10月15日。会务组将对所提交论文长摘要和海报进行评审,入选的论文长摘要可以在硕博菁英论坛进行报告分享,入选的海报将在大会现场展示。同时,组委会将会评选优秀学生报告、优秀海报等奖项。
JME学院是由《机械工程学报》编辑部2018年创建,以关注、陪伴青年学者成长为宗旨,努力探索学术传播服务新模式。
有一种合作叫做真诚,有一种发展可以无限,有一种伙伴可以互利共赢,愿我们合作起来流连忘返,发展起来前景可观。关于论文推荐、团队介绍、图书出版、学术直播、招聘信息、会议推广等,请与我们联系。
感谢关注我们!我们《机械工程学报》编辑部将努力为您打造一个有态度、有深度、有温度的学术媒体!